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软捷观点 >
协同供应链与信息共享的关联
发布日期:2019-08-08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协同供应链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它需要建立在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基础之上,信息共享是实现协同的必要手段。供应链协同与信息共享密不可分,但也存在着区别。然而,在早期研究中,多数学者对两者的研究要么分离,要么混为一谈,很少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AVIV等研究了3种不同的协同结构:不进行信息共享、无协同的信息共享、集中决策下的信息共享;分析了信息共享和零售商管理库存的好处。LEE认为供应链集成的基础在于信息共享和协同。SAHIN等分析了信息不共享与不协同、信息不完全共享与不协同和信息完全共享与协同之间的关系。CHEE等从运作管理理论角度将过往的协同问题研究在以上3种情况下进行分类总结与评析。以上研究都认为信息共享与协同是相互独立的,没考虑它们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而另一类研究则将协同与信息共享等价看待,这种观点认为处于协同状态就意味着信息共享的必然存在,而信息共享双方则自然就处于协同状态,这实际上是抹杀了两者的区别。从现实研究出发,以上2种观点都不利于正确理解信息共享与供应链协同,从而无法对供应链协同与信息共享的实施、运作进行正确指导。

       协同的基本目的是通过企业间的协同,使合作企业获得比企业自己单独运作时更多的利益。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人们发现协同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沟通与共享,但信息共享却未必能使供应链间的不同成员达到协同。无论是信息的获取、交流、共享还是贮存、加工,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信息量的追求使决策者只能淹没海量信息中,这与协同的基本目的显然是相违背的。供应链协同并不等同于信息共享。

       从协同定义、信息共享价值以及信息控制等几个方面对供应链协同研究与信息共享的关系做了综述,将协同分成3类,通过分析信息共享价值在不同的协同条件下存在的差异,分析了供应链协同与信息共享的内在关联。

1、协同的定义及其分类
  协同,有些文献也称为协调,可以理解为防止或排除矛盾,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活动间相互依赖性的管理。同时,协同也被认为是一个可以导致共同行为、运转或环境的过程,或者是一个在协调的方式下共同行动的状态。其他类似的还有合作、竞争、协作、集成等词汇,但这些术语可视作协同的不同组成部分,有着更特殊的含意。
  协同理论主要是研究在复杂系统中参与者是如何协调工作,以便达到系统的目标,即参与人如何协作完成系统赋予使命的问题,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复杂命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协同理论从研究组织、社会或人际之间的协同,延伸到了人机之间、系统之间的协同,协同技术层出不穷。

管理协同是从纯管理的角度(包括组织理论、经济学理论和运作管理等),考虑资源、技术及制度上的协同,通过设计一定的协同机制以实现关系上的协同,研究的主要是组织、社会或人际之间的协同。比如,供应链企业之间通过采用恰当的契约形式,引导各企业按照系统最优的决策行事,从而使系统达到协同。技术协同是指计算机科学中的协同,研究的主要是计算机系统资源、标准、规范上的协同,包括空间分配、进程安排、并发控制及异构系统中的通信问题等,petri网技术、Agent技术、CSCW技术等都是当前技术协同中的研究热点。人机协同即技术协同在管理中的应用,也就是通过运用一定的协同技术以实现协同管理工作,已可实现的如软件协同开发、产品协同设计、协同写作和协同教学等,这都是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克服时间、空间上的阻碍,为了完成一项具体目标而进行的多人协同工作。人机协同主要研究人机系统间的协同,它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管理协同与技术协同的研究成果之上,但人机协同的实现又为管理协同与技术协同提供了实验平台与新的思路。目前,人机协同的应用还只涉及相对简单的非流程化管理活动,对于管理中较难系统化、模块化的工作,人机协同的实现还有很大的难度。

       供应链协同是协同研究中的一个子类,它包括以上3方面的协同,其中管理协同是基础,技术协同是支撑,人机协同是关键。供应链成员单位是自主的理性经济人,其只会做出更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决策。管理协同的实施会受到现实技术的限制,但技术只是便于管理的工具,技术上的可行性不能保证先进技术一定会得以应用。因此,如何寻找技术与管理的平衡点,用适当的技术去实现适当的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与个体企业间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将是供应链协同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2、信息共享对供应链协同的价值
       企业信息共享包括内部信息共享与外部信息共享。前者指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包括不同职能部门间的横向信息共享以及不同管理层次上的纵向信息共享。后者指企业与外界环境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包括企业间为了更好地实现供应链协同而进行的数据交换与传递。供应链信息共享则是指在特定交易过程或合作过程中,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

       信息不对称是供应链与生俱来的特性,供应链协同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的便利化。信息共享能为决策制定者提供相关的精确与及时的信息以支持决策,但同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占用资源,给不同的参与人带来的收益也有差异。CHEE等综合组织理论、经济学理论和运作管理理论对协同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产生协同问题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私有或不完全的信息、依赖性、分散决策以及有限理性与行为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则是信息不对称、非中心化与不确定性。3种不同学科理论一致认为协同存在的问题同决策或运作过程中信息缺乏与信息失真有关,信息分散、信息不充分及信息不对称必然为供应链协同带来重重阻碍。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共享并集成信息,降低必要的信息量,促进信息与决策的中心化,同时加强监测和管理,防止信息失真与泄密,这都需要协同各方在必要的信任基础上共享信息。对牛鞭效应进行的大量研究也表明,正是需求信息在传递中的扭曲、放大和延迟造成了这种不协同的现象,而弱化牛鞭效应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就是信息共享。在911事件、SARS、海啸与咫风灾难之后,加强信息共享更成为全球性的供应链安全研究问题。

3、信息共享价值
  信息共享价值通常被定义为信息共享前与共享后的利润增量或成本差量洲,当前的研究思路大体可分为2类:一类是模糊共享信息的概念,将其高度的抽象提升为不同信息共享水平下的研究,比如在信息共享与信息不共享,或在完全共享、部分共享与完全不共享等不同的信息共享水平下,通过影响参数的变化对其进行价值研究;另一类则细化到研究某一种信息共享后带来的价值,这类研究也只是将共享与否作为假设的研究背景,而不考虑信息在实际中被共享的可行性。

  在对信息共享价值研究早期的较长阶段中,一个普遍、直观的观点是,信息共享能获得真实的成本节约,给买卖双方带来若干利益,并提高整体的供应链绩效。随后的大多数研究也表明,共享信息能加强有效性并提高效率,信息共享会对供应链成员单位带来以下好处:①降低库存成本和库存水平下降;②缩短提前期与增加了库存周转次数;③供应链总成本降低、有效地改进工作流的管理;④提高了整体信息系统能力以及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和服务水平;⑤通过长期的合作信任关系加强了用户的忠诚度;⑥有利于资源的调配,抑制了牛鞭效应,增强企业竞争力与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4、信息共享与供应链协同的关联
       信息共享的价值在不同的条件下是不一致的,那么信息共享究竟是有利还是无利呢?无利的话企业之间是否还需要共享信息呢?用供应链协同的观点与之相结合则可较好地解释这些问题。从协同的观点出发,信息共享价值需要与供应链整体目标以及协同目标相结合。协同必定需要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并不能保证实现供应链协同。另外,供应链整体利益与企业局部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也需要统一考虑。

  信息共享的目的在于协同,协同结构是由决策权和信息结构组成的。从信息处理角度看,供应链协同中参与者之间的交互可直接归结为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信息共享通常被认作是解决供应链问题的良方,但当单个供应链成员只注重自己的绩效评估而不是供应链整体的利益时,这种信息共享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协同需要信息的支持,信息一直被认为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因此,信息掌握得越多越有利于决策的完善,能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然而考虑其他因素,当共享信息过多时,信息处理与协同工作量将加大,搜寻成本、处理成本将大幅上升;信息交流过多,由于时间、决策上的延迟,实际上也影响到协同程度的提高。协同需求、协同量、信息量以及共享信息量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构成一个正向循环,如图2所示。共享信息的增加可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协同需求,但同时也加大了协同量;协同量的增加使信息总量加大,也使可供共享的信息量增加。当协同量与共享信息量处于一定的比例范围时,系统的协同水平大体相同,但当两者失衡时,系统的协同水平将下降。

      综合权衡利弊,信息共享给不同参与人带来的利益表现为不同,这涉及共享成员间额外收益重新分配的问题。信息共享如果对共享任何一方都不带来好处,则此信息的共享就是浪费。但如其对共享一方或整体能带来明显好处,则得利方就可对另一方(利益受损者或新增收益较小方)采取适当的补偿或激励,通过重新分配新增收益,使其也愿意共享信息。综上所述,协同而不进行信息共享,协同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信息共享而不加以协同,信息共享的价值就得不到真实的体现,不可能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协同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提前进行合理的信息共享设计是供应链协同所必须的。